浑不似
hún bù sì
  • 拼 音:hún bù sì
  • 注 音:ㄏㄨㄣˊ ㄅㄨˋ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浑不是 ”。亦作“ 浑拨四 ”。乐器名。四弦,长项,圆鼙。又称火不思,胡拨思。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乐曲》:“ 达达 乐器,如筝、秦琵琶、胡琴、浑不似之类,所弹之曲,与 汉 人曲调不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浑不似》:“浑不似製如琵琶,直径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相传 王昭君 琵琶坏,使胡人重造,造而其形小。 昭君 笑曰:‘浑不似。’遂以名。”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番姬弹琵琶、浑不是,众打太平皷板。” 清 俞正燮 《癸己存稿·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浑不似也。’后譌为浑拨四。案,火不思、浑拨四皆单字还音,非有改造不似义。《长安客话》谓之胡拨思。”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或情况杂乱不清,没有条理、整齐的样子。
  • 详细解释
    浑,本意为混杂、混乱;似,本意为像、类似。浑不似意思是指事物或情况的状态混乱、杂乱,没有条理、整齐的样子。用来形容事物的形状、样貌或情况的混乱、杂乱。
  • 使用场景
    浑不似多用于形容事物的形状或样貌,也可以用来形容情况的混乱、杂乱。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杂乱无章的书籍、文件、画面等。
  • 故事起源
    浑不似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出自汉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董仲舒的文章。在文章中,董仲舒用“浑不似”来形容一种混乱、杂乱的情况,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浑不似的结构为“形容词+不+形容词”,其中的“不”表示否定。
  • 例句
    1. 这个画面浑不似,一片混乱。2. 这本书的内容浑不似,没有条理可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类比和想象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房间里摆满了各种东西,杂乱无章的样子,然后将这个场景与“浑不似”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形容事物杂乱、混乱相关的成语,如“乱七八糟”、“一团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里乱七八糟的,像个浑不似。2. 初中生:考试前,我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片浑不似。3. 高中生:这个实验室杂乱无章,器具放置浑不似,需要整理一下。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结构杂乱无章,逻辑不清晰,像个浑不似。5. 成人:公司里的文件堆得乱七八糟的,一片浑不似,需要整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