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顶
mó dǐng
  • 拼 音:mó dǐng
  • 注 音:ㄇㄛˊ ㄉㄧㄥ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见“ 摩顶放踵 ”。
    (2).《法华经》谓 释迦牟尼佛 以大法付嘱大菩萨时,用右手摩其顶。后为佛教授戒传法时的仪轨。《法华经·嘱累品》:“ 释迦牟尼佛 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 摩訶萨 顶,而作是言:‘我於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作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 唐 张南史 《秋夜闻雁寄南十五兼呈空和尚》诗:“禪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西游记》第四十回:“感蒙 观世音菩萨 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
    (3).指受戒出家。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自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綺语了。”
    (4).抚摩头顶,以示喜爱。 清 吴伟业 《病中别孚令弟》诗之十:“挽鬚怜尚幼,摩顶喜堪狂。”

  • 基本含义
    指顶着头顶,形容极度疲劳或负担过重。
  • 详细解释
    摩顶一词源自佛教,原意是指修行者顶着头顶的木板来锻炼意志力。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承受巨大压力或负担,感到极度疲劳和压抑。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工作繁忙、学习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情况下,表达人们心力交瘁、精疲力尽的状态。
  • 故事起源
    据说,摩顶一词最早源自佛教寺庙中的修行活动。修行者为了提高意志力,会顶着头顶的木板进行修行,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身心。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形容人们在生活中承受巨大压力时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摩顶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摩”和名词“顶”组成。
  • 例句
    1.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已经摩顶了。2. 学生们考试前准备得很紧张,都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顶着头顶的木板在努力前行,表达出他承受巨大压力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修行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与压力和疲劳相关的成语,如“筋疲力尽”、“精疲力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放学后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我每天都要复习到很晚,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3. 高中生:高三的学习压力真的很大,每天都要背很多知识点,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4. 大学生:论文写到深夜,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5. 成年人:工作忙碌,每天加班到很晚,感觉自己快要摩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