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士
jùn shì
  • 拼 音:jùn shì
  • 注 音:ㄐㄩㄣ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周 代称选取入太学者。《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郑玄 注:“可使习礼者,学大学。” 孔颖达 疏:“身虽升学,亦以学未成,犹给司徒繇役;若其学业既成,免其繇役。” 唐 代为取士科目之一。《新唐书·选举志上》:“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 太平天囯 称补廪为俊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以秀才为秀士、以补廪为俊士、以拔贡为杰士、以举人为约士。”
    (2).才智杰出的人。《荀子·大略》:“天下国有俊士,世有贤人。”《汉书·蒯通传》:“彼 东郭先生 、 梁石君 , 齐 之俊士也,隐居不嫁,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序》:“鳩聚本朝以来硕公、庞儒、俊士、畸民之言,都若干篇。”

  • 基本含义
    指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 详细解释
    俊士是由“俊”和“士”两个字组成的,其中“俊”表示才华出众、聪明才智,而“士”则表示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俊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品德,是对人的综合评价。
  • 使用场景
    俊士这个成语常用于对有才华的人进行褒奖和赞美,特别是那些既聪明才智又有高尚品德的人。可以用来形容在各个领域中有出色表现的人,如艺术家、科学家、领导者等。
  • 故事起源
    俊士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对于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一直都是受到尊敬和赞美的对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典故和历史人物,如孔子、文天祥等。
  • 成语结构
    俊士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不仅是一位俊士,还是一位德才兼备的领导者。2. 她是一位俊士,以她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才华出众、品德高尚的人站在高山之巅,展现他/她的才华和品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才华和品德有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德才兼备”、“德高望重”、“品质高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俊士,每次考试都能考满分。2. 初中生:她是一个俊士,不仅在学术上表现出色,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3. 高中生:他是一个俊士,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4. 大学生:她是一个俊士,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关心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