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长
qí cháng
  • 拼 音:qí cháng
  • 注 音:ㄑㄧˊ ㄔ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称“ 耆户长 ”。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庚子,詔诸州併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 胡三省 注:“耆,老也,每团以老者三人为之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绍圣 元年,耆户长、壮丁復雇募法,不许以保正长、保丁充代。”《宋史·食货志上五》:“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耆长、弓手、壮丁以逐捕盗贼,今弓兵捕盗之类。”

  • 基本含义
    指年长而有智慧的长者。
  • 详细解释
    耆长是由“耆”和“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耆”指年老,年长;“长”指智慧、才能。耆长形容年纪虽老,但却富有智慧和才能的长者。
  • 使用场景
    耆长常用于赞扬年长而有经验、智慧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老年人在生活、工作中的聪明才智和卓越贡献。
  •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晋国有位年长而有智慧的宰相叫季孙斯。他年老体衰,但仍然保持着敏锐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季孙斯被人们称为“耆长”,成为赞扬智慧老者的代名词。
  • 成语结构
    耆长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依然是我们公司的耆长,经验丰富。2. 老师是学校的耆长,他的智慧和经验对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耆长”理解为“年长而有智慧的长者”,并通过与“耆”字的音节“qí”联想,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耆长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对长者的尊重和智慧的崇拜。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智慧长者的成语,如“千古人龙”、“大智若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外公是个耆长,他经常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耆长,他的教导让我们受益匪浅。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是一位耆长,他的研究成果对整个领域都有重大影响。4. 大学生:我希望能成为一名耆长,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