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蝉
míng chán
  • 拼 音:míng chán
  • 注 音:ㄇㄧㄥˊ ㄔ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寒蝉;秋蝉。《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 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基本含义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 详细解释
    成语“鸣蝉”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鸣蝉》。相传,有一只蝉在夏天的炎热时节鸣叫时,一只小鸟飞过来问它为什么要鸣叫。蝉回答说,我鸣叫是为了告诉大家夏天来了。小鸟嘲笑蝉说,你鸣叫能改变夏天吗?蝉不服气地回答说,我鸣叫虽然不能改变夏天,但至少我能让人们知道夏天已经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的力量很小,但只要我们努力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就能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共鸣。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在公众场合发表演讲、写文章、参与讨论等情境中,为了让他人了解自己的观点而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 故事起源
    《鸣蝉》是一篇寓言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该故事以蝉与小鸟的对话形式,通过蝉的鸣叫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调了个体的力量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在班会上,小明鸣蝉一样表达了自己对环境污染的忧虑。2. 这位演讲者鸣蝉一般,激情四溢地向观众传达了自己的观点。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蝉在树上鸣叫,为了让人们知道夏天来了,它努力发出声音。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寓言故事和其他类似的成语来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鸣蝉”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会议上鸣蝉一样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2. 初中生:参加辩论比赛时,我像鸣蝉一样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鸣蝉一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大学生:作为学生代表,我会鸣蝉一样为同学们争取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权益。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会鸣蝉一样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