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
jū rán
  • 拼 音:jū rán
  • 注 音:ㄐㄨ ㄖ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副)表示出乎意料(不应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做到了);竟然。我真没想到他居然会做出这件事来。(作状语)
    (2) (副)〈书〉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居然可知。(作状语)
    [构成]
    附加式

  • 近义词

    果然、公然、竟然

  • 英文翻译

    1.(出乎意料) unexpectedly; to one's surprise

  • 详细解释

    ◎ 居然 jūrán
    [unexpectedly] 表示出乎意料
    这么重的担子,他居然挑着走了二十里
    (1).犹安然。形容平安,安稳。《诗·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 地被山带 河 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 繆公 以来,至於 秦王 ,二十餘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别李参军序》:“ 江 汉 浩浩而长流,天地居然而不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余昔经 桐庐 古邑,山水苍翠, 严先生 钓石,居然无恙。”
    (2).显然。《三国志·魏志·何夔传》:“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岑参 在 西安 幕府诗云:‘那知故园月,也到 铁关 西。’ 韦应物 作郡时亦有诗云:‘寧知故园月,今夕在西楼。’语意悉同,而豪迈閒澹之趣,居然自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唐 毋煚 有《古今书録》四十卷,又节略羣书四録而成,即体製居然可见,惜并不存。” 叶圣陶 《外国旗》:“她的声音不见得动听,但居然是一种哀怨的语调。”
    (3).俨然。形容很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各家经管纪略》:“本政一断荤酒,皈依 释 氏,居然一头陀也。”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其黠者颇与文人名士相结纳,藉以假借声誉,居然为风雅中人。”
    (4).竟;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唐 裴度 《凉风亭睡觉》诗:“满空乱雪花相似,何事居然无赏心?” 明 高启 《江上晚过邻坞看花》诗:“花开依旧自芳菲,客思居然成寂寞。” 秦牧 《深情注视壁上人……》:“这群雇佣兵在溃逃途中,烟瘾发作,居然躺在公路旁点起烟灯抽烟,结果一批批都被俘虏了。”
    倨然。傲慢的样子。居,通“ 倨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而婆罗门居然简傲,垂帷以对,终不面谈。”

  • 基本含义
    表示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常常带有一定的惊讶、不可思议的意味。
  • 详细解释
    居然是一个副词,用来形容某件事情的发生或某个人的行为出乎意料、超乎想象。它常常表示对某种情况感到惊讶、不可思议。居然一词常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可以用来表达惊讶、震惊、不满等情绪。
  • 使用场景
    居然常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行为。例如,当某个人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事情时,可以说他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当某个事情出乎意料时,可以说这件事居然发生了。
  • 故事起源
    居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最初的意思是指人们居住的地方。后来,这个词的意义逐渐扩展,用来形容某件事情出乎意料、超乎想象。这个词的起源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故事,它是在语言使用中逐渐演变而来的。
  • 成语结构
    居然是一个副词,没有固定的结构,可以直接用在句子中。
  • 例句
    1. 他居然能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么多工作,真是令人惊讶。2. 居然有人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真是太不礼貌了。3. 这个小孩居然能在三岁时就读懂了一本英文绘本,真是聪明。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等词语进行联想,来帮助记忆“居然”的意思。此外,可以通过多运用这个词语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居然”相似的词语,如“意外”、“突然”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居然能在考试中得满分,真厉害!2. 初中生:他居然能在一个月内跑完一百公里,太厉害了!3. 高中生:他居然能考上世界顶级大学,真是让人刮目相看!4. 大学生:他居然能在短时间内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公司,真是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