埽地
sào dì
  • 拼 音:sào dì
  • 注 音:ㄙㄠˋ ㄉ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郊祀的仪制,于坛下扫地设祭。《礼记·礼器》:“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 孔颖达 疏:“初则燔柴於大坛,燔柴讫,於坛下扫地而设祭。此 周 法也。”《汉书·郊祀志下》:“臣闻郊饗帝之义,埽地而祭。”后以为简易祭祀仪式。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埽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世。’”《后汉书·张酺传》:“ 显节陵 埽地露祭,欲率天下以俭。”
    (2).谓扫除净尽。亦喻完全丧失。《汉书·魏豹田儋韩信传赞》:“ 秦 灭六国,而上古遗烈埽地尽矣。”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为贱隶,六畜资财,埽地而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俗书之误》:“至如‘暴’已从‘日’,又加‘日’而为‘曝’;‘然’已从‘火’,又加‘火’而为‘燃’……架屋叠牀,触目皆是,而字学埽地矣。”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勤勉努力,不畏艰难,扎根于土地,开拓创新。
  • 详细解释
    埽地是由“埽”和“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埽”字意为用力挖土,开垦土地的意思;“地”字表示土地。埽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勤勉努力,不畏艰难,扎根于土地,开拓创新。
  • 使用场景
    埽地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勤奋努力,不怕吃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可以用来形容农民、工人等从事实际劳动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一个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付出努力的人。
  • 故事起源
    埽地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民为了开垦土地、种植庄稼,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埽地的含义就是指农民们辛勤努力地开垦土地,耕种庄稼的场景。
  • 成语结构
    埽地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埽”为动词,表示开垦土地;“地”为名词,表示土地。
  • 例句
    1. 他从小就埽地勤奋,终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 这个项目需要埽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埽地”这个成语与开垦土地、耕种庄稼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农民辛勤努力地开垦土地的情景,以此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农耕相关的成语,如“耕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了解更多关于农耕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埽地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中学。2. 初中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埽地努力,不畏艰难。3. 高中生:高考临近,我要埽地备考,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我要埽地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