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摩鉢提
sān mó bō tí
  • 拼 音:sān mó bō tí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梵文音译。犹三昧。鉢,亦作“ 钵 ”。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师於佛事虽若有为,譬之农夫畦而种之,待其自成,不数数然也。故余尝以为修三摩鉢提者。”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楞严》有三摩钵提,《圆觉》有三摩钵提,《涅槃》改为毘婆舍那。三摩钵提,翻观也;毘婆舍那,翻观幻也。”参见“ 三昧 ”。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想得很深入,思虑周详。
  • 详细解释
    三摩鉢提是佛教语,原意是指修行者在冥想时,专注于一个对象,思维集中而深入。在成语中,三摩鉢提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思维缜密,思虑周详,不轻易下结论。
  • 使用场景
    三摩鉢提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思考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可以用来形容学者、智者或者思维敏捷、思虑周全的人。
  • 故事起源
    三摩鉢提的故事起源于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相传,佛陀在临终前,告诉弟子们要用三摩鉢提的精神去对待所有事物,即要思虑周详,不轻易下结论。因此,这个词语在中国文化中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思考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 成语结构
    三摩鉢提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三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组成。
  • 例句
    1. 他在做决策时总是三摩鉢提,不会轻易冲动。2.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三摩鉢提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摩鉢提与佛教修行的冥想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坐在静谧的禅室中,专注于思考问题,思维深入而周详。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佛教冥想和思考方法的知识,了解如何通过冥想来提高思维的深度和专注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会三摩鉢提,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2. 初中生: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我需要三摩鉢提才能找到答案。3. 高中生:面对人生的选择,我会三摩鉢提,不会轻易做出决定。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里,需要三摩鉢提的思维方式,才能做出创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