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款
tǔ kuǎn
  • 拼 音:tǔ kuǎn
  • 注 音:ㄊㄨˇ ㄎ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吐欵 ”。吐露真情。《宋书·范晔传》:“ 熙先 望风吐款,辞气不橈,上奇其才,遣人慰劳之。”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长戈仰关来,吐款受羈縻。”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 璡 急吐款云:‘三十头牛是外甥牸牛所生,非盗得也。’” 清 毛祥麟 《三略汇编》卷五:“当 上海 陷时,有邑豪数辈望风吐欵,阴致书与贼。”

  • 基本含义
    指公开说出或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看法、态度等。
  • 详细解释
    吐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态度等,不隐瞒或回避。它强调了直言不讳、坦率真实的态度。
  • 使用场景
    吐款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它可以用于社交场合、工作环境、以及各种讨论或辩论的场合。
  • 故事起源
    吐款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韩世忠断狱》故事中。故事讲述了明代宰相韩世忠在审判一个重要案件时,因为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被称为吐款。这个故事成为了“吐款”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吐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吐”是动词,表示发表,而“款”是名词,表示意见。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吐款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2. 她吐款地告诉了我们她的决定。3.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习惯了吐款,不怕说出自己的想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吐款”联想为一个人张开嘴巴,坦率地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吐款”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吐露心声”、“吐血三升”等。同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或参与讨论,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吐款地告诉老师,我喜欢画画。2. 初中生:他吐款地表示不同意班级的决定。3. 高中生:她吐款地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大家都吐款地发表自己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