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谏
suǒ jiàn
  • 拼 音:suǒ jiàn
  • 注 音:ㄙㄨㄛˇ ㄐ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鏁諫”。尽忠进谏。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唐》:“ 常粲 善画人物……有 伏羲 画卦、 神农 播种、 陈元达 锁諫等图。”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 元达 鏁諫, 葛洪 移居,如此题目,今人却不肯画,而古人为之。”参见“ 锁树 ”。

  • 基本含义
    指禁止或阻止人们直言劝谏。
  • 详细解释
    锁谏是由“锁”和“谏”两个词组成的。锁,指禁止或阻止;谏,指直言劝谏。锁谏的意思就是禁止或阻止人们直言劝谏的行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某些权贵或者高层领导不容许别人对他们提出批评或建议。
  • 使用场景
    锁谏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些权势者不容许别人提出批评或建议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政治、官场、企业或团体中的一些现象,也可以用来描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某些领导者不容许下属对他们的决策提出异议,这就是锁谏的体现。
  • 故事起源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曾经听说司马相如写了一篇《上书谏逐客书》,非常生气。于是,他派人将司马相如的书锁在了宫中,不让他的上书传出去。这个故事中的“锁谏”就是指禁止人们谏言的行为。
  • 成语结构
    锁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领导总是锁谏,不容许员工提出任何意见。2. 在这个国家,人们常常遇到锁谏的情况,不敢对权势者提出批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劝谏的人,但被一个巨大的锁锁住了嘴巴,无法发出声音。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锁谏事件,如司马相如的《上书谏逐客书》、岳飞的《满江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总是锁谏,不让我们提问。初中生:学校领导锁谏,不容许学生对学校的规定提出意见。高中生:政府官员常常锁谏,不容许民众对政府的政策提出质疑。大学生:企业的高层领导锁谏,不容许员工对公司的决策提出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