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而叹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wàng yáng ér tàn ㄨㄤˋ ㄧㄤˊ ㄦˊ ㄊㄢˋ

    望洋而叹(望洋而歎) 

    亦作“ 望洋而叹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 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予视 杨用脩 、 顾亭林 、 阎百诗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寳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 望洋 ”。 元 吴莱 《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 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赵明镳 《答周五溪书》:“纍纍千餘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见“ 望洋而嘆 ”。

  • 基本含义
    形容对自己的能力或局势感到无能为力而感叹。
  • 详细解释
    当面对困境、挑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无法采取有效行动,只能无奈地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无奈和无力感,也可用于形容对他人的成就或能力感到自愧不如。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文人。他一直梦想着航海探索未知的大海,但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没有船只和船员。每当他站在海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他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只能望洋而叹。
  • 成语结构
    望洋而叹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望”、“洋”、“而”和“叹”。
  • 例句
    1. 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他只能望洋而叹。2. 在比赛中输给对手后,他望洋而叹,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望洋而叹”与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自己的无能为力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无法采取行动,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无能为力相关的成语,如“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难题,他望洋而叹,不知道该怎么办。2. 初中生:考试失败后,他望洋而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3. 高中生:面对未来的选择,他望洋而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4. 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望洋而叹,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5. 成年人:面对家庭困难,他望洋而叹,不知道该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