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解
tǐ jiě
  • 拼 音:tǐ jiě
  • 注 音:ㄊㄧˇ ㄐㄧㄝ 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代祭祀、宴飨时,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国语·周语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羊殽肉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殽,体解节折也。” 孙诒让 正义:“今以《礼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 、 杜 、 贾 诸説参互考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一曰全烝,全而荐之,则不解者也……四曰体解,节折谓之折俎,亦谓之殽烝。於七体中,復解前后左右肱股、脊、左右胁,各为三体,则解为二十一体也。凡牲之爓孰者,必体解。”
    (2).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楚辞·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王逸 注:“虽遭支解,亦不能变。”《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年, 燕 太子丹 患 秦 兵至国,恐,使 荆軻 刺 秦王 。 秦王 觉之,体解 軻 以徇,而使 王翦 、 辛胜 攻 燕 。”
    (3).犹解体。比喻人心离散。《元史·世祖纪六》:“臣等久积不平,心离体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 吕诲 言﹞今前席详延,无非藩邸之旧,清途进用,皆出权幸之门。忠良之人,寧无体解。”
    (4).理解;领悟。《魏书·乐志》:“时司乐上书,典章有闕,求集中祕羣官议定其事,并访吏民,有能体解古乐者,与之修广器数,甄立名品,以谐八音。”《华严经·净行品》:“自归於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 基本含义
    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 详细解释
    体解是指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它强调要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事物,超越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核心要素,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
  • 使用场景
    体解常用于描述人们对问题、现象或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过程。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抽象概念、文化现象、艺术作品等的深入思考和领悟。
  • 故事起源
    体解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曾经以一篇《上林赋》闻名于世。《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了相如与汉武帝的一次对话,汉武帝说:“朕闻君《上林赋》体解天人,谓上林之土,人所大获,百草所聚,而君以为天地所宠,故使人有以胜之。”这里的“体解天人”指的是相如的《上林赋》能够深刻理解天地间的事物和人类的关系。
  • 成语结构
    体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体”表示理解、领悟,“解”表示深入、透彻。
  • 例句
    1. 他通过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终于体解了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2. 这位作家的小说深入人心,读者能够从中体解到生活的真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体解”这个成语与“深入思考”、“抓住本质”等类似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多次阅读和使用,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等,进一步了解“体解”的应用和涵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终于体解了这道数学题的解法。2. 初中生:通过研究科学实验,我体解了光的传播规律。3. 高中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解人生的意义。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的深入学习中,我们能够体解到科学的前沿知识。5. 成年人:通过观察社会现象,我们能够体解到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