膻裼
shān tì
  • 拼 音:shān tì
  • 注 音:ㄕㄢ ㄊ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同“ 襢裼 ”。脱衣露体。《说文·肉部》:“膻,肉膻也。《诗》曰:‘膻裼暴虎。’”按,今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作“襢裼暴虎”。《尔雅·释训》:“襢裼,肉袒也。” 郭璞 注:“脱衣而见体。”膻、襢,今通作“袒”。

  • 基本含义
    指衣服上有臭味。
  • 详细解释
    膻裼是由“膻”和“裼”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膻”指的是动物体内的腥味,多用来形容气味不好闻;“裼”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衣服。膻裼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衣服上有臭味,形容衣物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 使用场景
    膻裼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较少,一般用于形容衣物上有臭味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衣服长时间不洗或保存不当,导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 故事起源
    膻裼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一个故事。相传,汉朝时期,司马相如是一个文学家,他的衣服常常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有一次,司马相如去拜访刘向,刘向闻到司马相如身上的臭味,便用手指指着司马相如的衣服说:“膻裼!”意思是指责司马相如的衣服散发出臭味。从此,膻裼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
  • 成语结构
    膻裼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膻”和“裼”。
  • 例句
    1. 这件衣服已经穿了很久,上面早已是膻裼了。2. 现在的洗衣机非常方便,再也不用担心衣服会变成膻裼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下,当你闻到一件衣服散发出臭味时,你会说:“膻裼!”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成语的起源和使用方法,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臭味相投”、“臭名远扬”等,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的袜子已经穿了好几天了,都变成膻裼了。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总是穿着膻裼的衣服上课,真是太难闻了。3. 高中生:这个运动鞋好久没洗了,已经有点膻裼了。4. 大学生:室友的袜子一直晾在房间里,整个房间都被膻裼的味道弥漫。5. 成年人:这件衣服穿了一段时间了,已经有点膻裼了,需要洗一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