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粢
míng zī
  • 拼 音:míng zī
  • 注 音:ㄇㄧㄥˊ ㄗ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称“ 明齍 ”。亦称“ 明齐 ”。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济溲酒。”《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 孔颖达 疏:“稷,粟也。明,白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惟某年太岁月朔日,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 基本含义
    指明的饭粥,比喻公开、明白的事情。
  • 详细解释
    明粢是由“明”和“粢”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楚,而“粢”则指饭粥。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明确公开的事情,不需要隐藏或隐瞒。它用来形容事情明明白白,不需要通过任何方式隐藏或掩饰。
  • 使用场景
    明粢一词常用于形容公开透明的行为、言论或事物。比如,当某人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时,可以说他明粢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另外,明粢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伪、不诚实的人,强调他们应该坦诚面对事实。
  • 故事起源
    明粢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刘惔传》中。据传,晋朝时期,有一位官员刘惔因为秉公执法,坚持公正无私,深受人们的尊敬。他在担任官职期间,对待公务一直非常明确和公开,没有任何隐瞒。因此,人们用“明粢”来形容他的行为举止。
  • 成语结构
    明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明”和“粢”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会议上明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赢得了大家的认可。2. 这个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明粢经营,从不做虚假宣传。3. 她的行为一直都是明粢的,从不说谎或隐瞒。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明粢”这个成语的含义,将“明”想象成明亮的灯光,而“粢”则代表饭粥。将明亮的灯光照在饭粥上,表示事情明明白白,毫无掩饰。通过这种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明火执仗”、“明察秋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上课时总是明粢地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2. 初中生:参加学校运动会,我们要遵守比赛规则,明粢地竞争。3. 高中生:学校的领导在讲话时明粢地表达了对毕业生的祝福。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明粢地引用他人的观点,并注明出处。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明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