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旄
jīng máo
  • 拼 音:jīng máo
  • 注 音:ㄐㄧㄥ ㄇ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汉 刘向 《说苑·权谋》:“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驂,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李频 《陕府上姚中丞》诗:“ 关 东领藩镇,闕下授旌旄。”
    (2).泛指旗帜。 宋 苏辙 《送吕希道少卿知滁州》诗:“长恠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是日肇祀於新宫,牲腯酒馨,旌旄从风。”
    (3).借指官兵。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赋境二十韵》:“ 秦 山当警蹕, 汉 苑入旌旄。”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

  • 基本含义
    旌旄是指旗帜和军旗,也用来比喻权威和威严。
  • 详细解释
    旌旄一词源自古代军队用来指挥的旗帜和军旗。旌旄作为一种象征,可以代表权威和威严。在成语中,旌旄常常用来形容有权威、有威严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旌旄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有威望、有声望的人或组织。它可以用来形容政府、领导人、学者等具有高度权威的人物或机构。此外,旌旄也可以用来形容具有威严的法律规定、制度或组织。
  • 故事起源
    旌旄一词最初用来形容古代军队的旗帜和军旗,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权威和威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古代军队中,旌旄是一种重要的指挥工具,代表着军队的威严和纪律。
  • 成语结构
    旌旄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是这个学校的旌旄人物,深受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2. 这个组织的领导者以其高度的权威和威严而闻名于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旌旄与旗帜和军旗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下旌旄在军队中高高飘扬,象征着权威和威严,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军队的历史和文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威和威严相关的成语,如旗开得胜、龙腾虎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旌旄,我们都很尊敬她。2. 初中生:班长以其严格的纪律和高尚的品质成为我们班的旌旄人物。3. 高中生:校长的讲话总是充满着权威和威严,他是我们学校的旌旄。4. 大学生:这位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我们学院的旌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