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疏
kuáng shū
  • 拼 音:kuáng shū
  • 注 音:ㄎㄨㄤˊ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狂疎 ”。放荡不检;狂放不羁。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监察御史 李嵩 、 李全交 ,殿中 王旭 ,京师号为‘三豹’……皆狠戾不轨,鴆毒无仪。体性狂疎,精神惨刻。”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凡事壅隔,很忤贵近,狂疎繆戾,蹈不测之辜。”《旧唐书·韩愈传》:“ 愈 终太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宋 陆游 《别曾学士》诗:“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行为放纵、放荡不羁。
  • 详细解释
    狂疏是由形容词“狂”和动词“疏”组成的成语。狂指放纵、疯狂,疏指疏远、疏离。狂疏一起使用,表示一个人的行为放纵不羁,疏离他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使用场景
    狂疏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喜欢自由自在、不拘小节的人。也可以用来指责某人行为过于放纵,导致与他人疏远。
  • 故事起源
    关于狂疏的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
  • 成语结构
    狂疏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狂”修饰动词“疏”。
  • 例句
    1. 他的生活方式一向狂疏不羁,不受任何拘束。2. 她为了追求自由,狂疏了所有的亲人和朋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狂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疯狂地跳舞、放肆地喝酒,同时远离了其他人,形成了疏离的状态,从而记住狂疏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狂疏相关的成语,如狂妄自大、疏于交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行为狂疏不羁,很少和其他同学玩。初中生:他为了追求自由,狂疏了家人和朋友。高中生: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会选择狂疏一切束缚。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保持狂疏的精神,不受限制地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