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富先奢族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未富先奢族 -简介

    未富先奢族是指工作不久,积蓄有限,却又热衷于昂贵的奢侈品的一群人,由于生活攀比、从众心理的影响,未富先奢族在上班族中不在少数。

    世界奢侈品协会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中,月收入约一万元的年轻人占总数一半以上。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朱明侠认为,中国目前尚处在奢侈品消费初级阶段——炫耀消费。“这源于中国文化特点,国内消费者看重面子,又有从众心理,别人有的自己也想有。”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量突飞猛进。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表示,中国对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世界第二位,略低于日本,预计到2015年中国高档品消费可能会超过日本。然而,中国发展水平与富裕国家比尚有差距。中国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人均GDP来看,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未富先奢”的中国坐在世界奢侈品消费需求排名第二的交椅上难免有些“忐忑”。有专家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地位与当下国民富裕程度不对等,处于失衡状态。

    案例

    在北京某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工作的薛小姐,2011年春节期间用积攒了半年的积蓄去香港“血拼”了一把。她的采购清单主要包括名牌手提包、香水、鞋子等,其中一款近两万元的Chanel手提包,就花去她两个多月的工资。

    薛小姐每月收入约8000元,动辄上万元的包对她而言是笔不小的开销。她无奈地说,身边的朋友都有名牌包,自己如果没有,总觉得缺点什么。“买这么贵的包确实有些纠结,毕竟自己不是有钱人。平时背着它去挤地铁,自己都觉得是假货。”她略带自嘲地说。工作不久,积蓄有限,却又热衷于昂贵的奢侈品,薛小姐对待奢侈品的纠结心态绝非个例。

    建议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外科医生朱瑾曾在瑞士生活过一年。她用“量力而为”来评价国外消费者对待奢侈品的态度。在来瑞士之前,朱瑾以为在世界钟表之都日内瓦,满大街的人戴的一定都是名表。“来了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工作所在的医院里,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不戴手表,主任医师级别的大夫戴的仅仅是块浪琴。” “欧洲人面对奢侈品比较坦然,不会为了攀比而去掏腰包。”朱瑾说。

    “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透支消费,以及畸形消费观念下出现的"月光族""负翁族"现象屡见不鲜。”朱明侠认为,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富、崇尚享乐主义,而是要倡导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 基本含义
    指在还没有富裕起来之前,就过分奢侈消费的人。
  • 详细解释
    未富先奢族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未”、“富”、“先”、“奢族”。其中,“未”表示尚未、还没有,富”表示富裕、富有,”先“表示在之前、事先,”奢族“指的是奢侈消费的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还没有富裕起来之前,就过分奢侈消费的人。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却过分追求奢侈享受的人。可以用于讽刺、批评那些不懂得节约的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的时候。据说,明朝初年,有一位官员名叫张翼德,他非常喜欢奢侈的生活,经常挥霍无度。后来,他的财政状况变得非常糟糕,欠下了很多债务。因此,人们就用“未富先奢族”来形容他。
  • 成语结构
    未富先奢族由四个汉字组成,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1. 他是一个未富先奢族,经常买一些奢侈品,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2. 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节约一点,不要成为未富先奢族。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未富先奢族”拆分成“未富”、“先”、“奢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个容易记忆的故事,比如“在还没有富裕起来之前,他就成为了一个奢侈消费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节约和理财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和理财意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未富先奢族,所以我每天都会节约用水和电。2. 初中生: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未富先奢族,他们经常买一些奢侈品,却没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3. 高中生: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要成为未富先奢族,要懂得合理理财。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控制自己的消费,不要成为一个未富先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