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尺直寻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wǎng chǐ zhí xún ㄨㄤˇ ㄔㄧˇ ㄓㄧˊ ㄒㄩㄣˊ

    枉尺直寻(枉尺直尋)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朱熹 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后因以“枉尺直寻”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后汉书·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 宋 王安石 《上孙司谏书》:“枉尺直寻而利,古人尚不肯为,安有此而可为者乎?”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牺牲名誉,而以枉尺直寻为手段者,其去豪杰远矣。”亦省作“ 枉尺 ”。 宋 邵雍 《高竹》诗之三:“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 郭沫若 《满江红》词:“阵堂堂,磊落以光明,难枉尺。”

  • 基本含义
    形容人行事不切实际,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 详细解释
    枉尺直寻中的“枉尺”指的是指南针,而“直寻”指的是直线寻找。成语的意思是用指南针去寻找真实的方向,但却一直直线寻找,没有转弯的意思。因此,枉尺直寻形容人追求不切实际或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顾实际情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切实际,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或者形容某个计划或目标的不切实际性。
  • 故事起源
    枉尺直寻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叫赵宣的人。赵宣是一位非常聪明但又非常刚愎自用的人。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传言,说在一个山洞里有一把神奇的枉尺,能够指引人们找到自己所追求的一切。赵宣深信不疑,决定亲自去寻找这把枉尺。他带着指南针一路直线前行,无论遇到什么障碍都不回头,结果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枉尺。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原来枉尺只是一个比喻,而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这个故事成为了枉尺直寻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成语“枉尺直寻”由四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总是枉尺直寻,不顾现实情况,这样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2. 不要再枉尺直寻了,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枉尺和直寻的意象结合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指南针一直直线寻找,却找不到目标,这样的行为就是枉尺直寻。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目标不切实际相关的成语,例如“海底捞针”、“画饼充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天天做梦要成为超级英雄,真是枉尺直寻。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考上全国重点高中,但我觉得这个目标太枉尺直寻了。3. 高中生:他一直梦想成为世界级的音乐家,但这个目标可能有些枉尺直寻。4. 大学生: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不顾实际情况,这样的行为是枉尺直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