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
tì sì
  • 拼 音:tì sì
  • 注 音:ㄊㄧˋ ㄙ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 ,见 高帝 ,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 涕泗滂沱 ”。
    (2).涕泪俱下,哭泣。 汉 扬雄 《元后诔》:“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 基本含义
    形容流泪如雨,泪水横流。
  • 详细解释
    涕泗滂沱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泪水横流、流泪如雨的情景。涕泗指的是眼泪,滂沱意为犹如大雨倾盆般地倾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泪水如雨般涌出的情景,表示非常悲伤或悲痛至极。
  • 使用场景
    涕泗滂沱常用于描述极度悲伤、悲痛、伤心欲绝的情感表达。可以用来形容在丧失亲人、分别离别、失恋等悲伤的场景下,眼泪不停地流下。
  • 故事起源
    涕泗滂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故事中,陈涉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的母亲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去世了。每当陈涉想起母亲,就会泪流满面。于是,有人用“涕泗滂沱”来形容他的悲痛之情。
  • 成语结构
    涕泗滂沱是一个由名词“涕泗”和形容词“滂沱”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涕泗滂沱地哭了起来。2. 在母亲去世的葬礼上,全家人涕泗滂沱,悲痛欲绝。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站在倾盆大雨中,泪水和雨水一起倾泻而下,形成了涕泗滂沱的景象。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涕泗滂沱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说要离开,小明涕泗滂沱地哭了起来。2. 初中生:当我看到那个被欺负的孩子时,我感到非常心痛,涕泗滂沱。3. 高中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他的脸上涕泗滂沱,看得出他非常失望。希望这个关于“涕泗滂沱”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