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番
shàng fān
  • 拼 音:shàng fān
  • 注 音:ㄕㄤˋ ㄈ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初番;头回。多指植物初生。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三:“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仇兆鳌 注:“《杜臆》:‘种竹家初番出者壮大,养以成竹,后出渐小,则取食之。’ 赵 注:‘上番,乃 川 语。’”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清 赵翼 《杨舍寓斋平池中荷花一夕大雨众蕊皆淹》诗:“竹非上番笋,茶已第二纲。”
    谓轮替值勤。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慎终》:“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大内》:“小园子、快行、亲从、輦官、黄院子、内诸司司属人员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廡,祗候服役。”《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閲於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

  • 基本含义
    上任,上岗,指官员上任或上岗工作。
  • 详细解释
    上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上”表示上升、上去,而“番”则表示番地、外地的意思。在古代中国,官员被派去外地任职时,被称为“上番”。此成语的含义是指官员上任或上岗工作。
  • 使用场景
    可以用于形容官员上岗工作,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职业人员上任职位。常用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场景。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在古代,官员往往需要被派往外地担任职务,以便监督和管理当地事务。当官员被派往外地时,人们就会说他们“上番”。
  • 成语结构
    成语“上番”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上”作为动词,表示上升、上去的动作;而“番”作为名词,表示番地、外地的意思。
  • 例句
    1. 新任市长昨天正式上番,他表示将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2. 这位医生已经上番两年了,他在外地的医院工作得非常出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上番”与官员上任或上岗工作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官员穿着官服,高高在上地上去工作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和官员的职责,以及官员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今天上番去了,他是一名警察。2. 初中生:我们的班主任刚刚上番,她将带领我们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3. 高中生:考试结束后,老师们将开始上番,批改我们的试卷。4. 大学生:实习期结束后,我将正式上番,开始我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