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庸违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ìng yán yōng wéi ㄐㄧㄥˋ ㄧㄢˊ ㄩㄥ ㄨㄟˊ

    静言庸违(静言庸違)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犹言口是行非。《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孔 传:“静,谋,滔,漫也。言 共工 自为谋言,起用行事而违背之。” 蔡沉 集传:“静则能言,用则违背也。”

  • 基本含义
    保持沉默是对愚蠢行为的违背。
  • 详细解释
    静言庸违是由“静言”和“庸违”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静言”指的是保持沉默,不说话;“庸违”指的是愚蠢和不合理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保持沉默对于愚蠢的行为是一种违背或者反对。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和不说话是对愚蠢行为的反对。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理智或者不合理的行为。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听取百姓的意见,他经常召集百姓来听取他们的建议。有一天,国王召集了百姓来听取他们的意见,但是一个叫做庸的人却没有说话,只是保持沉默。国王很生气,他认为庸违了他的意愿,所以就把他处死了。后来,人们就用“静言庸违”来形容保持沉默对愚蠢行为的反对。
  • 成语结构
    静言庸违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 例句
    1. 在这个会议中,他静言庸违,没有对这个荒谬的提议发表意见。2. 在面对错误的决定时,我们应该勇敢地静言庸违,而不是盲目地追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静言”和“庸违”这两个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面对愚蠢的行为时保持沉默,这样就可以记住“静言庸违”的意思。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沉默和愚蠢行为相关的成语,例如“闭月羞花”和“聪明反被聪明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同学做了错误的事情时,我选择静言庸违,不去告诉老师。2. 初中生:面对同学的嘲笑,我静言庸违地继续努力,最终取得了好成绩。3. 高中生:在班级讨论时,我静言庸违,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观点不合理。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中,我静言庸违地听取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