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操
jī cāo
  • 拼 音:jī cāo
  • 注 音:ㄐㄧ ㄘ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携带。《史记·大宛列传》:“天子好 宛 马,使者相望於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餘人。人所齎操,大放 博望侯 时。”

  • 基本含义
    指为国家或公共利益而努力奋斗,不畏艰辛。
  • 详细解释
    赍,古代指驮运物品;操,指劳动。赍操意为驮运物品并劳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为国家或公共利益而勤奋努力的精神。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表达为国家、社会或集体付出辛勤努力的精神,强调个人的奉献和牺牲。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项羽在攻下垓下之后,为了表彰战功,给予士兵们丰厚的赏赐。有一名士兵名叫赵贵,他却不领赏赐,而是自己驮运物资,劳动辛苦。项羽看到后十分感动,赞叹道:“这就是真正的赍操之士啊!”从此,赍操成为了一个形容为国家奉献精神的成语。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是一个赍操之人。2. 为了救灾,他放弃了假期,义务参与了赈灾行动,展现了赍操精神。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驮着沉重的物品,辛苦劳动的样子,来联想到为国家或公共利益而努力奋斗的赍操精神。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奉献精神相关的成语,如“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有赍操精神的人。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展现赍操精神。3. 高中生: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学习先进模范,发扬赍操精神。4.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践行赍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