滂滂
pāng pāng
  • 拼 音:pāng pāng
  • 注 音:ㄆㄤ ㄆㄤ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水流大貌。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蛊》:“跪进酒浆,流潦滂滂。” 元 鲜于枢 《八声甘州》套曲:“浪滂滂,水茫茫,小舟斜缆坏桥桩。”喻恩泽广大。 明 方孝孺 《成都杜先生草堂碑》:“推其本心,可宰天下,利泽滂滂,物无遗者。”
    (2).形容泪、血等流得多。《晏子春秋·谏上十七》:“ 景公 游於 牛山 ,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望敌设阵,飞矢扬兵,履腹涉尸,血流滂滂。” 唐 卢仝 《月蚀诗》:“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

  • 基本含义
    形容水流的声音大而急促,也形容文章或诗词的气势雄浑。
  • 详细解释
    滂滂一词最初用于形容水流的声音,后来引申为形容文章或诗词的气势雄浑。滂滂的水声是一种激荡人心的声音,有时也可以形容文章或诗词的力量和感染力。
  • 使用场景
    滂滂一词常用于形容水流的声音,可以用来描绘大江大河的激流或大雨倾盆的声音。在文学作品中,滂滂也常用来形容诗词的气势雄浑,特别是形容雄浑有力的抒情作品或豪放洒脱的辞章。
  • 故事起源
    滂滂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滂彼滂沱,烝嗟且喜。”这句诗描绘了大雨倾盆的景象,形容了雨水声势浩大的样子。后来,滂滂逐渐被用来形容水流的声音以及文章或诗词的气势。
  • 成语结构
    滂滂是一个双音节的形容词,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 例句
    1. 大雨滂滂,江水滔滔,形成了壮观的景象。2. 他的诗作滂滂雄浑,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滂滂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下大雨倾盆时水流的声音,或者想象一下一篇气势雄浑的诗歌,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滂滂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滂滂这个词语,可以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滂滂的篇章,了解滂滂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雨滂滂,我们在雨中撑着伞奔跑。2. 初中生:他的演讲滂滂有力,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3. 高中生:这篇文章滂滂雄浑,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4. 大学生:大江滂滂,映照着我们年轻的激情和追求。希望以上关于“滂滂”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