隳胆
huī dǎn
  • 拼 音:huī dǎn
  • 注 音:ㄏㄨㄟ ㄉ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剖胆,比喻真诚。 唐 钱珝 《代史馆王相公让相位第一表》:“隳胆献书,期於听允。”

  •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害怕,胆子小。
  • 详细解释
    隳胆中的“隳”是指击碎、破坏,“胆”指胆量、勇气。成语隳胆形容人非常害怕,胆子小,没有勇气面对困难或危险的情况。
  •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缺乏勇气,容易退缩或胆怯。
  • 故事起源
    据《说文解字》记载,隳胆的出处是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故事讲述齐昭公攻打晋国,晋国的大夫荀息勇敢地站在城墙上,齐军发射的箭矢无法击中他。于是,齐军将城墙上的砖石打碎,荀息因此而胆怯,退下了城墙。从此以后,人们用“隳胆”来形容因受到破坏而胆怯退缩的情况。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动词“隳”和名词“胆”组成。
  • 例句
    1. 他被老板的怒火吓得隳胆。2. 在面对困难时,他总是隳胆退缩。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隳胆”与“毁胆”进行联想,毁胆即破坏胆量,形容胆怯害怕的状态。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气和胆量相关的成语,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被老师的严厉批评吓得隳胆。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没有隳胆。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没有隳胆,坚持努力备考。4. 大学生: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她没有隳胆,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