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儥
mài yù
  • 拼 音:mài yù
  • 注 音:ㄇㄞˋ ㄧ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买卖,交易。《周礼·地官·司市》:“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掌其卖儥之事。” 郑玄 注:“儥,买也。”

  • 基本含义
    指以次充好,把劣质货品冒充好货出售的行为。
  • 详细解释
    卖儥是一个贬义词,形容商人或卖家为了追求利润,故意将劣质商品冒充好货出售给消费者。这种行为是欺诈的,旨在欺骗顾客,获取不义之财。
  • 使用场景
    卖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以欺诈手段牟取利益的商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指责那些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商家或卖家。
  • 故事起源
    卖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出售铜镜的商人,他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将劣质的铜镜用金属涂层掩盖,冒充贵重的黄金镜子出售给顾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涂层逐渐褪色,揭露出铜镜的真实面目。这个故事被人们用来形容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卖儥”。
  • 成语结构
    卖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卖”表示出售,卖掉商品;“儥”表示劣质、次品。这个成语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以次充好的行为。
  • 例句
    1. 这个商家经常卖儥,所以大家都不敢去他那里购物。2. 不要相信那些卖儥的广告,他们只是为了骗取你的钱。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卖儥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可以想象一个商人拿着一颗破碎的石头冒充宝石在市场上卖,然后被人揭穿的情景。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卖儥这个成语的起源和含义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以次充好”、“假货”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卖儥的商人骗了很多人的钱。2. 初中生:我们应该警惕卖儥的行为,不要上当受骗。3. 高中生:这家店以次充好,真是太不诚信了。4. 大学生:卖儥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伤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卖儥”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