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
píng shuǐ yùn
  • 拼 音:píng shuǐ yùn
  • 注 音:ㄆㄧㄥˊ ㄕㄨㄟˇ ㄧㄨㄣ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原为 金 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 平水 是旧 平阳府 城(今 山西 临汾市 )的别称,因该韵书刊行于此,故名。有两种:一种将 宋 代《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声“迥”、“拯”及去声“径”、“征”,亦各并为一部,共一百零六韵:上、下平各十五韵,上声廿九,去声三十,入声十七。其韵目见于 金 王文郁 《平水新刊礼部韵略》、 张天锡 《草书韵会》及 宋 末 阴时夫 《韵府群玉》,为后来作近体诗者押韵的依据。又一种分为一百零七韵,上声“迥”、“拯”不并,为 宋 末 刘渊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本。 刘 书不传,其韵目见于 元 初 熊忠 《古今韵会举要》。

  • 基本含义
    指文辞或音律平平顺顺,没有起伏和变化。
  • 详细解释
    平水韵是由“平”、“水”、“韵”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平”表示平稳、平坦,没有波动;“水”表示水面平静、没有波纹;“韵”表示音律、韵律。平水韵指的是文辞或音律平平顺顺,没有起伏和变化。
  • 使用场景
    平水韵通常用来形容文辞或音律平淡无奇,缺乏变化和创新的情况。可以用于文学创作、音乐评价等领域。
  • 故事起源
    平水韵最早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首诗以平平顺顺的文辞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后来被人们引申为平淡无奇的文辞和音律。
  • 成语结构
    平水韵是一个动词+名词的结构,其中“平水”是形容词短语修饰名词“韵”。
  • 例句
    1. 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平平淡淡,毫无亮点,真是一篇典型的平水韵作品。2. 这首歌的旋律平平无奇,没有任何感染力,完全是一首平水韵的歌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平水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平静的水面,上面没有任何波纹,形成了平平静静的平水。再联想到韵律的意思,即可记忆平水韵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了解其中的韵律和变化。还可以学习其他形容文辞和音律的成语,如“平铺直叙”、“平铺直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篇作文读起来很平水韵,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2. 初中生:这首歌的旋律很平水韵,没有什么创新和突破。3. 高中生:这部小说的文笔平平淡淡,完全是一部平水韵的作品。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写作风格过于平水韵,需要更多的亮点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