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俗
kuāng sú
  • 拼 音:kuāng sú
  • 注 音:ㄎㄨㄤ ㄙ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匡正时俗。《魏书·逸士传序》:“比夫迈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传说中的人物。一说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际,又传为 周武王 时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学仙得道,结庐隐居于 南障山 。故世称 南障山 为 庐山 、 匡山 、 匡庐 ,尊 匡俗 为 匡 神。 丰子恺 《庐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经在这里隐居。”参见“ 匡神 ”。

  • 基本含义
    纠正不良风俗,改正世俗之风
  • 详细解释
    匡俗是指纠正不良风俗,改正世俗之风。它强调通过行动、言辞或其他方式,纠正社会上不良的习俗和不道德的行为,使社会风气更加良好。
  • 使用场景
    匡俗常用于形容有志于纠正社会不良风气的人或行为。可以用于表扬那些勇于改变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墨守成规、不顾社会公德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匡俗的故事并不多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圣贤的言行有关,他们通过自己的榜样和教诲,努力改变人们的不良风俗,推动社会的进步。
  • 成语结构
    匡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匡”和“俗”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致力于匡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很多人的思想观念。2. 这位年轻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改善社会风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真是个匡俗的好青年。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匡俗”与纠正不良风俗、改正世俗之风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手持一面旗帜,高呼着纠正不良风俗的口号,象征着匡俗的精神。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匡俗相关的成语,如“匡时济世”、“匡救”等,以扩展对于匡俗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匡俗,不要随地乱扔垃圾。2. 初中生: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匡俗改善社区环境。3. 高中生:大家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这是匡俗的表现。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匡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