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磨
mó mó
  • 拼 音:mó mó
  • 注 音:ㄇㄛˊ ㄇ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即馍馍。面食的一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毕罗》:“今北人所谓磨磨,乃麵为之者,南人罕能修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饼》:“ 唐 小説:宰相有樱桃饆饠。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谓之磨磨。”
    (1).犹圈圈。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蠢金刚不管山门扇,被泼烟花误闯入珠宫殿,将戒袈裟钩掛在閒釵釧,百尺竿头难转一个磨磨,跌破了本来之面。”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母亲走到 郭祥 身边,从上到下打量着他,围着他转了两三个磨磨儿,又扳过他的脸凑近看看。”《当代》1981年第2期:“ 卢天章 这可慌了手脚,不知该做点什么好,在屋里直打磨磨。”
    (2).犹转动。 克非 《春潮急》三七:“ 李克 说:‘对!不能批判他,要批判就批判我们自己。谁叫我们开始的时候不多磨磨脑筋呢!’”《当代》1981年第2期:“回到家,社员们风言风语,还在我心里磨磨。”

  • 基本含义
    形容做事拖延、迟疑不决。
  • 详细解释
    磨磨指的是做事情拖延、迟疑不决。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磨是磨碎、磨练的意思,磨磨则表示过分迟缓,不积极行动。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拖拖拉拉,没有决断力和行动力。
  • 使用场景
    磨磨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日常场景中。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同学在做作业时一直磨蹭,不愿意专心做事情;或者用来形容一个员工在工作中拖延,不积极主动。总之,只要是形容拖延、迟疑不决的情况,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关于磨磨的故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起源。但是,这个成语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可以说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成语。它的意义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磨磨就是磨碎、磨练,而拖延、迟疑不决的人就是在不断磨碎时间、浪费时间。
  • 成语结构
    磨磨是一个叠字成语,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 例句
    1. 他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拖到最后总是来不及。2. 老板对他的工作态度很不满意,觉得他太磨磨蹭蹭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磨磨蹭蹭地走路,一步一磨,拖拖拉拉,不愿意加快脚步,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磨磨相关的成语,比如“磨杵成针”、“磨刀不误砍柴工”等。这些成语都与磨相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每天都迟到。2. 初中生:我看了很久的电视,被爸爸说磨磨蹭蹭的。3. 高中生:他磨磨蹭蹭地写作业,结果晚上都睡不好觉。4. 大学生:我朋友磨磨蹭蹭地选课,结果选不到心仪的课程。5. 成年人:老板不喜欢他磨磨蹭蹭的工作态度,觉得他不够积极。希望以上关于“磨磨”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