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俗
zhèng sú
  • 拼 音:zhèng sú
  • 注 音:ㄓㄥˋ ㄙ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孔颖达 疏:“ 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 清 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

  • 基本含义
    指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常理的行为、言语或风俗习惯。
  • 详细解释
    正俗是由“正”和“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指的是符合道德规范、符合常理,“俗”指的是社会习俗、风俗。正俗的基本含义是指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常理的行为、言语或风俗习惯。它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社会公德,尊重他人,以及遵守社会习俗。
  • 使用场景
    正俗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行为言语是否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者用于表达对某种习俗的赞扬。例如,当有人的言论得体、言行得当时,可以说他的言行十分正俗;当某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符合社会规范时,可以称之为正俗风俗。
  • 故事起源
    正俗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该书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本儒家经典之一。在这本书中,荀子提到了“正俗”二字,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正道,遵守社会习俗。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的言行举止都很正俗,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非常正俗,每个人都很尊重他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正俗”与“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符合常理”这样的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构造例句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社会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正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那些正俗的同学一起玩,他们总是很友好。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正俗的行为,做一个好榜样。3. 高中生:社会需要更多的正俗行为,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4. 大学生:在校园里,我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持正俗的行为习惯。5. 成年人: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遵守法律,保持正俗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