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饰
zì shì
  • 拼 音:zì shì
  • 注 音:ㄗㄧ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文饰或掩盖自己。《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文帝 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説,故遂定为嗣。” 唐 孟郊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诗:“丈夫耻自饰,衰鬚从颯白。” 清 戴震 《送巡抚毕公归西安序》:“无知人之责,不贤者不必自饰於其前;不贤者之嫉贤党不贤,亦不必巧进毁誉於其前。”

  • 基本含义
    自我美化,自我装饰
  • 详细解释
    自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表示自己,表示主体;“饰”表示美化、装饰。自饰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为了美化自己,故意装扮或伪装,以让他人对自己产生好感或赞赏。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虚荣心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 使用场景
    自饰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为了博取他人好感而故意伪装自己的人。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虚伪和不真实。我们可以在描述某人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言语时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这位官员非常喜欢美化自己,经常打扮得很漂亮,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腐败的官员。他的虚伪行为被人们发现后,人们就用“自饰”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行为虚伪的人。
  • 成语结构
    自饰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自”是动词,表示主体自己;“饰”是宾语,表示美化或装饰。
  • 例句
    1. 他总是为了讨好上司而自饰,实际上他并不真诚。2. 她的外表看起来很优雅,但实际上只是自饰而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不断给自己打扮和化妆,这个人就是在自饰。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自饰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伪善”、“虚伪”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让同学们喜欢他,经常自饰成各种角色。2. 初中生:她的自饰让人感到很虚伪,没人喜欢她。3. 高中生:他为了迎合老师的喜好,总是自饰成文艺青年的样子。4. 大学生:她的自饰让人觉得她不真实,没有人愿意与她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