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
yī chéng
  • 拼 音:yī chéng
  • 注 音:ㄧ ㄔ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 基本含义
    指单个的车厢,比喻独自一人或孤立的状态。
  • 详细解释
    一乘的本义是指单个的车厢,引申为独自一人或孤立的状态。成语中的“一乘”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独立行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它也可以表示一个人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 使用场景
    一乘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独自行动、独立思考或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当我们需要表达一个人独立思考或行动的状态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一乘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马车时代。当时,马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车厢是由多个车厢组成的。而一乘指的就是单个的车厢,与其他车厢分离开来。后来,人们将这个概念引申为独自一人或孤立的状态,并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成语“一乘”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搭配。
  • 例句
    1. 他一乘去了,没人能阻止他。2. 在这个团队中,他一乘工作,不依赖他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辆马车的车厢中,与其他车厢分离开来,独自一人的状态。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如果对成语“一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独立、坚持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如“一意孤行”、“独善其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一乘去学校,不需要爸爸妈妈送。2. 初中生:他一乘完成了作业,没有向同学请教。3. 高中生:我一乘报名参加了志愿者活动,没有和朋友一起去。4. 大学生:他一乘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没有依赖家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