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道
yǎ dào
  • 拼 音:yǎ dào
  • 注 音:ㄧㄚˇ ㄉ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正道;忠厚之道。《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 唐 司空图 《上考功》:“恭惟故府尚书 王公 ,标延雅道,藻耀儒林,业裕匡时,仁周济物。” 清 章学诚 《复崔荆州书》:“今诸縉绅,磨勘月餘,签摘如麻,甚至屡加詆詰嘲笑,全失雅道。”
    (2).指创作、欣赏诗、书、画等风雅之事。 隋 江总 《庄周画颂》:“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唐 郑谷 《寄题诗僧秀公》诗:“近来雅道相亲少,唯仰吾师所得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序》:“ 唐 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
    (3).高雅不俗。《红楼梦》第二三回:“踟蹰再四,单把那文理雅道些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牀顶上,无人时方看;那粗俗过露的,都藏於外面书房内。”

  • 基本含义
    指言辞文雅、道理高尚。
  • 详细解释
    雅道是由“雅”和“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雅”指言辞文雅、修辞优美;“道”指道理高尚、品行崇高。雅道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辞文雅,表达的道理高尚,品德崇高。
  • 使用场景
    雅道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高尚、优雅。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也可以用来指责一个人的言行粗俗、低级。
  • 故事起源
    雅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尽心下》这篇文章。文章中写到,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道,或出于此矣。”后来,人们将“君子之道”简化为“雅道”,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高尚。
  • 成语结构
    雅道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由形容词“雅”和名词“道”组成。
  • 例句
    1. 他的演讲言辞高雅,真是一位懂得雅道的人。2. 她的举止优雅,言谈间充满了雅道。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雅道”想象成一位文雅高尚的人,他言辞优美,行为高尚,代表了雅道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礼仪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雅道的含义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讲文雅的话,这样才能学会雅道。2. 初中生:他的作文字字珠玑,真是懂得雅道。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要注意言辞和举止,展现自己的雅道修养。4. 大学生:在演讲比赛中,他的言辞高雅,展现出了他的雅道修养。5. 成年人:社会上有些人言辞粗鄙,缺乏雅道修养,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