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zhì liáng zhī
  • 拼 音:zhì liáng zhī
  • 注 音:ㄓㄧˋ ㄌㄧㄤˊ ㄓ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 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王守仁 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 基本含义
    指引人们去做正确的事情,根据良心去行动。
  • 详细解释
    致良知是由“致”和“良知”两个词组成的。其中,“致”表示引导、指引的意思,“良知”指人们内心深处的良心,即人们对善恶、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致良知的含义是指引人们去做正义、善良的事情,遵循内心的良知去行动。
  • 使用场景
    致良知常用于道德教育、伦理讨论等场景中。可以用来强调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良知去判断和行动,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压力所左右。
  • 故事起源
    致良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这篇文章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致良知”的概念,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良知去行动,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
  • 成语结构
    致良知的结构是“致”+“良知”。
  • 例句
    1. 我们应该听从内心的致良知,做出正确的选择。2. 在面对困难时,要牢记致良知,不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致良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指南针指向自己的内心,引导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深入了解致良知的哲学意义和道德价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用致良知去帮助别人,做一个好孩子。2. 初中生:面对诱惑,我要听从内心的致良知,拒绝做违法的事情。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要听从致良知,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4.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我要考虑自己的致良知,追求内心真正的梦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