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
yāo gǔ
  • 拼 音:yāo gǔ
  • 注 音:ㄧㄠ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腰鼓 yāogǔ
    [waistdrum] 打击乐器,短圆柱形,两头略小,挂在腰间敲打

  • 英文翻译

    1.waist drum

  • 详细解释

    (1).古时打击乐器。框用瓦或木制。两头大,中腰细,用手掌拍击。 宋 苏轼 《惜花》诗:“道人劝我清明来,腰鼓百面如春雷。”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四:“幸无邻比喧腰鼓,嬾逐游人上堍桥。”
    (2). 清 代凯旋铙歌乐所用之鼓。两面蒙革,腹部稍大,悬于木架上击之。参阅《清会典图》卷三九。
    (3).现代腰鼓舞用的腰鼓,框用木制,两头小,中腰稍粗,奏时悬于腰际,用木槌击奏。初盛行于 陕北 革命根据地,解放后流行全国。 郭影秋 《自丝房回泸州》诗:“ 龙头关 在望,腰鼓响通通。”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翔八》:“ 北京 已是一座解放了的城,一座人民的城,一座无日不在闹花丛中,无时不在腰鼓声中的,载歌载舞,青春弥漫的城。”
    (4).比喻兄弟成就的优劣。 清 王晫 《今世说·轻诋》:“ 张祖望 弟 祖静 、 祖定 ,俱能诗。 祖静 微逊, 孙宇臺 尝读其诗,赏之曰:‘ 张氏 兄弟如腰鼓,夫岂其然!’”参见“ 腰鼓兄弟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腰身鼓胀,自得意洋洋的样子。
  • 详细解释
    腰鼓是用于形容人自满、得意的样子。比喻人自我膨胀、自负自满,不虚心谦逊。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不虚心的人。
  • 故事起源
    腰鼓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场上。在战斗中,士兵们会佩戴腰鼓,用来鼓舞士气。而有些士兵在战斗胜利后,会因为自满得意而鼓起了腰身,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最近得到了一份好工作,整天腰鼓得不得了。2. 这个人自以为是,总是腰鼓得很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得到了很大的成就,然后骄傲地腰鼓得很高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1. 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骄兵必败”、“沾沾自喜”等。2. 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成语的来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考了满分,整天腰鼓得很高。初中生:他得到了奖学金,腰鼓得不得了。高中生:他刚刚被大学录取,整个人都腰鼓得很高。大学生: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腰鼓得很高,没人能拿他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