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蔽
yōng bì
  • 拼 音:yōng bì
  • 注 音:ㄩㄥ ㄅ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庸暗。《宋书·王僧达传》:“臣诚庸蔽,心过草木,奉讳之日,不觉捐身。”《旧唐书·文苑传上·袁朗》:“微臣庸蔽,不闲典则。”
    (2).谓庸鄙悖理。 唐 柳宗元 《<非国语>后记》:“﹝ 左 氏﹞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

  • 基本含义
    庸俗愚昧,缺乏见识和智慧。
  • 详细解释
    庸蔽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思想浅薄,缺乏见识和知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广度,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和观点上,没有能力去理解更复杂的问题和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
  • 使用场景
    庸蔽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只看表面、缺乏思考和见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人。
  • 故事起源
    庸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张骞传》中。传说张骞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探险家和外交家,他带领使团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在他的旅途中,他遇到了一个庸蔽的官员,这个官员只关心个人利益,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毫不关心。张骞对此深感忧虑,于是用“庸蔽”来形容这种思想和行为。
  • 成语结构
    庸蔽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庸”表示庸俗、浅薄,而“蔽”表示愚昧、无知。
  • 例句
    1. 他的见识太庸蔽了,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2. 这个人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思想依然庸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庸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自己的眼睛蒙住,表示他的思想被蒙蔽,缺乏见识和智慧。
  •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进一步学习关于庸蔽这个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书籍或者参加相关的讨论。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想法太庸蔽了,连最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2. 初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变得庸蔽,要有远见和创新精神。3. 高中生:不要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要有宏观的思维,避免庸蔽的思想束缚自己的发展。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庸蔽的思想影响我们的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