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尺座流星雨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矩尺座流星雨 jǔ chǐ zuò liú xīng yǔ

    矩尺座流星雨-简介

    矩尺座γ流星雨在过去的观测中最大值出现的时段并不明确,有时活跃的时间很宽广,或者较不明显。它的活跃期在2月25日至3月22日之间,辐射点在赤经239度,赤纬-50度,流星的速度为每秒56公里。

    从有限的数据中,在1999年建议极大期可能出现在太阳位于黄经350至357之间,也就是大约在每年的3月10日至17日。而从录影的观测中显示以前所认定的辐射点可能并不正确,因此需要更多的观测资料来做更确实的认定。在子夜过后的观测能获得较佳的效果,因为在南半球的辐射点在子夜之后才能上升至合理的高度(在北半球许多地区看不见辐射点)。

    3月天,春的气息更加浓郁,星空也随春暖灿亮起来。2008年3月最受瞩目的天象,要属出现于3月15日的半影月食和3月29日的日全食,台湾地区可见月没带4食,日全食则完全不得见。3月21日春分前后则可欣赏黄道光。

    2008年全球将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3月15日的半影月食,为难得的半影月全食,依比利时天文专家JeanMeeus预测,21世纪仅发生5次的半影月全食,对月食天象感兴趣民众可把握观测。此次月食,最大食分为1.0565,半影食始为清晨5时21分,食甚发生于7时47分,食终10时13分,全程4小时51分54秒,月球完全在地球本影时间长达1小时。

    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表示,15日当天,台北市月没时间为清晨6时36分,因此,台湾地区无法全程观测半影月食全部过程,仅能见到月没带食。由于半影月食发生,不同于月食,以肉眼观测很难察觉月球亮度减低程度,通常需透过摄影方式进行观测。

    2008年首次的日全食发生于3月29日上午,最大食分为1.0515,本影中央区域宽达184公里,全食带从南美洲的巴西,经过大西洋、非洲北部、中亚地区,直到蒙古结束,可见日食最长时间为4分7秒,全食过程月球本影涵盖0.41%的地球表面积。非洲北部、欧洲和亚洲中部可见到日偏食。台湾地区完全不得见。3月21日2时26分为春分时刻,此时太阳位于黄经赤道升交点,也是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每年春分前后,即2月中到4月中旬间为欣赏黄道光最佳时机。所谓的黄道光,乃是积聚在黄道面附近的微小粒子反射太阳光造成的景象,最亮区域与银河一般明亮,但因接近地平线不易观测。台湾在春分前后,只要天气晴朗,日落后2到3小时,可在西方天空见到三角形状亮区,即是黄道光。

    3月的流星天象并并特出,2月中观测到3月上旬的狮子座流星雨,正逢残月观赏条件佳,流星较暗;矩尺座流星雨3月初看到22日,极大期落在13日,因接近满月,观测较困难;室女座流星雨一整个月都是观测期,极大期在24日,流星特色较暗且慢。

    行星观测则以金星最耀眼,3月25日金星达到达西大距位置。大距,指的是金与太阳间大视距离,在太阳西侧成西大距。金星亮度-4.3等,视直径约24.4角秒,日出前可在东南方仰角30度天空见到。如透过望远镜观测,可见金星呈半圆形弦月状。

    除了明亮的金星,亮度0.7等的火星正在金牛座,日落时出现南方天空,子夜时分沈入地平线;水星正由宝瓶到双鱼座,月初为昏星,日落时在西方低空可见,第二周到下旬均不得见,月末转为晨星,日出时在东偏南低空可见,亮度0.3到0.9等间;木星亮度逐渐增至-2.4等,晚间10时在东偏南方升起。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数量庞大或连续不断地出现。
  • 详细解释
    矩尺是绘画、测量时常用的工具,流星雨是大量的流星集中出现在天空中。矩尺座流星雨比喻事物的数量非常庞大,或者说某种情况连续不断地出现。
  • 使用场景
    在描述某种现象或者事件数量庞大、连续不断的情况下使用,常用于文学作品或者口语交流中。
  • 故事起源
    暂无相关的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矩尺 + 座 + 流星雨
  • 例句
    1. 这个城市的房价涨得矩尺座流星雨,简直是一夜之间翻了几番。2. 这部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上映第一天就吸引了矩尺座流星雨的观众。
  • 记忆技巧
    可以想象矩尺的长度非常长,而流星雨的数量非常多,因此矩尺座流星雨形容事物的数量庞大。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等,来拓展对数量庞大情况的描述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晚上,我看到了矩尺座流星雨,好美啊!2. 初中生:我家附近的商场开张了,人们排起了矩尺座流星雨般的长队。3. 高中生:这次考试的试卷上有矩尺座流星雨般的题目,真是考得我头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