竦詟
sǒng zhé
  • 拼 音:sǒng zhé
  • 注 音:ㄙㄨㄙˇ ㄓ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担忧;惊惧。 南朝 梁元帝 《为东宫荐石门侯启》:“以人废言,诚增竦讋。”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物因恐惧、惊慌而颤抖不安。
  • 详细解释
    竦詟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因为恐惧、惊慌而颤抖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描绘人们在遇到突发的危险、恐怖或紧急情况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 使用场景
    竦詟常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和书面语中,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或恐惧时的状态。比如,在描述恐怖片中的情节时,可以使用竦詟来形容人物的恐惧和不安。
  • 故事起源
    竦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文帝纪下》中,原文是“竦詟气懑,形容恐惧惊慌”。它的字面意思是“颤抖而惊慌”,形容人们在面对危险和恐惧时的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
  • 成语结构
    竦詟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竦”和“詟”。其中,“竦”表示颤抖、惊慌,“詟”表示恐惧、惊慌。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物在面临危险和恐惧时的状态。
  • 例句
    1. 他听到突然的巨响,整个人都竦詟了起来。2. 面对恐怖的景象,她的双腿不由自主地竦詟了起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面对突发的危险情况时,身体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惊慌,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恐惧、惊慌相关的成语,比如“惊慌失措”、“心惊胆战”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词汇积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蜘蛛爬到我的腿上时,我感到非常竦詟。2. 初中生:听到火警的响声,同学们都竦詟起来,纷纷向校门跑去。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候,我感到内心竦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