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
qiú zhī
  • 拼 音:qiú zhī
  • 注 音:ㄑㄧㄡˊ ㄓ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求知 qiúzhī
    [seek knowledge] 探求知识;检查或研究以便获得更多的知识

  • 英文翻译

    1.seek knowledge

  • 详细解释

    (1).探求知识。 唐 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飢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篤守道而求知也。” 邹韬奋 《抗战以来》二二:“在抗战期间, 中国 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丁玲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她热忱于社会主义,热忱于妇女解放,热忱于求知。”
    (2).谓希求被人了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 孙中山 《第二次讨袁宣言》:“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于人人。”

  • 基本含义
    渴望学习知识,追求知识的渴求。
  • 详细解释
    求知若渴是形容一个人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非常高,像口渴一样迫切地渴望学习和获取新知。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学习热情高涨,迫切渴望知识的场景。比如在学校考试前,学生们会求知若渴地准备考试;在工作中,一个有追求的人会不断地求知若渴,提升自己的能力。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通过温习旧知识,就能够获取新的知识,从而成为别人的老师。后来,这个成语演变为求知若渴,形容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 成语结构
    求知若渴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求知”和“若渴”两个成语组成。
  • 例句
    1. 他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令人钦佩,真可谓求知若渴。2. 这个学生一直都对历史感兴趣,求知若渴地阅读各种历史书籍。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求知若渴”与口渴的感觉联系起来记忆。想象自己在沙漠中口渴难耐,而这时突然发现了一本涓涓细流的书,迫不及待地去喝书中的知识,以满足自己的渴望。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和他的教育思想,以及其他与求知相关的成语,如“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会去图书馆借很多书来读,因为我对知识有求知若渴的渴望。2. 初中生:我喜欢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因为这是我展现自己求知若渴的机会。3. 高中生:高考在即,我必须认真备考,求知若渴,争取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是我追求知识的舞台,我会利用好这段时间,求知若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