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
shǒu zhū
  • 拼 音:shǒu zhū
  • 注 音:ㄕㄡˇ ㄓ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守株待兔 ”的省称。《孔丛子·连丛子上》:“然雅达博通,不世而出,流学守株,比肩皆是,众口非非,正将焉立。”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见凡俗守株之儒,营营所习,不博达理。” 唐 罗隐 《自贻》诗:“衰老应难更进趋,药畦经卷自朝晡;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明 沉鲸 《双珠记·假恩图色》:“怜恁凉凉无与处,穷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计充薪水,令人不觉攒眉。”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固守旧观念,不思进取,不愿意改变。
  • 详细解释
    守株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来源于《列子·汤问》。故事中有一个农夫,他发现一头牛撞死在树上的株干上,他便决定守在这棵株干旁边,等待更多的牛撞死上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农夫固守着过去的经验,不愿意去尝试新的方法或者改变。因此,“守株”一词就形容人们固守旧观念,不思进取,不愿意改变。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守旧、不思进取的人。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形容那些只看重过去经验,不愿意接受新思想和新方法的人。
  • 故事起源
    《列子·汤问》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本哲学著作,其中记载了很多寓言故事和哲理故事。故事中的守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用来告诉人们要勇于改变,不要固步自封。
  • 成语结构
    守株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1. 他守株待兔,没有进步的动力。2. 这个公司一直守株待兔,不愿意接受新技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守株”这个成语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守在树旁边,等待牛撞死上来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守株”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株待兔”、“固步自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守株待兔,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2. 初中生:守株待兔的做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落后。3. 高中生:我们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去学习新知识。4. 大学生:守株待兔的人往往被淘汰在竞争中。5. 成年人:守株待兔是一种不进取的心态,我们应该勇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