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行
tiào háng
  • 拼 音:tiào háng
  • 注 音:ㄊㄧㄠˋ ㄏ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阅读或抄写时漏去一行。
    (2) (动)另起一行书写。
    (3) (动)改行。读文章不要跳行。(做谓语)
    [构成]
    动宾式:跳|行

  • 英文翻译

    1.(打印机的) skip; line skipping
    2.(阅读或抄写时漏去一行) skip a line (in reading or transcribing)
    3.(另起一行书写) begin a new line
    4.(改行) change to a new occupation

  • 详细解释

    ◎ 跳行 tiàoháng
    (1) [skip a line (in reading or transcribing)]∶空过一行继续下一行
    (2) [change to a new occupation]∶另起一行书写;改行
    (1).另起一行书写。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跳行》:“作书出格曰‘抬头’,《金石録》称 唐 之中岳 嵩山 碑,书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抬头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跳出》:“殿廷策卷及奏摺,无不以我字属臣下自谓,故遇我国家、我皇上,皆以国字皇上跳行,出格敬谨书写。”
    (2).指看书或抄写时漏去一行。
    (3).指改换职业。

  • 基本含义
    指不按照规定的顺序或程序行事,而是跳过一些环节或步骤。
  • 详细解释
    成语“跳行”源自于古代官员行文时的一种特殊方式。在古代,官员办理公文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格式进行,一般需要按照章奏、点名、鸣冤、疏陈等步骤进行。而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出于方便考虑,官员会跳过一些步骤,直接进行下一步。后来,人们将这种行为比喻为“跳行”。
  • 使用场景
    成语“跳行”常用于描述不按照规定程序行事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不遵守规则、不按照正常程序办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些忽略了重要环节的行为,也可以用它来指责那些不守规矩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成语“跳行”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场景:古代一个官员为了省事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跳过了一些行文的环节,直接进行下一步。这种行为被人们引申为“跳行”。
  • 成语结构
    跳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跳”,第二个字是“行”。
  • 例句
    1. 他为了赶时间,跳行办理了手续,结果出了很多问题。2. 这个官员常常跳行,不按照规定程序办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类比来记忆成语“跳行”。可以想象你正在参加一个比赛,比赛规定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各个环节,但你为了赢得比赛,跳过了一些环节,直接进行下一步。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学习成语的使用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深入了解古代官员行文的规定和程序,了解为什么会有“跳行”这个成语的产生。2. 学习其他与“跳行”意思相近的成语,如“顺序颠倒”、“步骤缺失”等,扩大词汇量。3. 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为了赶上朋友的生日会,跳行完成了作业。2. 初中生:老师讲解的数学题太难了,我只好跳行去看答案。3. 高中生:为了尽快完成实验报告,他跳行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出现了错误。4. 大学生:为了省时间,他跳行填写了奖学金申请表,被拒绝了。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