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家纾难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huǐ jiā shū nàn ㄏㄨㄟˇ ㄐㄧㄚ ㄕㄨ ㄣㄢˋ

    毁家纾难(毁家紓難) 

    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 鬭穀於菟 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紓 楚国 之难。” 杜预 注:“毁,灭;紓,缓也。”后以“毁家紓难”称不惜捐弃家产、解救国难的行为。《宋史·度宗纪》:“容臣归省偏亲,誓当趋事赴功,毁家紓难,以赎门户之愆。”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昔 卜式 输财助边, 子文 毁家紓难,卒达其望治之目的。”亦作“ 毁家紓国 ”。《晋书·石苞传》:“今司徒位当其任,乃心王事,有毁家紓国,乾乾匪躬之志。” 清 钱谦益 《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右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制》:“夫毁家紓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 基本含义
    指为了解决困难或危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利益。
  • 详细解释
    毁家纾难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它意味着为了解决困难或危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利益。这个成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为了更大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的牺牲精神。
  • 使用场景
    毁家纾难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解决困难或危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利益。它可以用于讨论家庭关系、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奉献等方面的话题。
  • 故事起源
    毁家纾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罕的人,他为了救助受困的国家,不顾自己的家庭利益,毁掉了自己的房屋,用来解决国家的困难。这个故事成为了毁家纾难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毁家纾难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毁家”表示毁掉家庭的利益,而“纾难”则表示解决困难。
  • 例句
    1. 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学,他毁家纾难,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捐献出去。2. 这位慈善家为了救助灾区的人们,毁家纾难,将自己的房屋都改建成了救援中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毁家纾难”与一个形象生动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为了解决困难而不惜毁掉自己的房屋,这样的场景会更加深刻地印象在记忆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庭、困难、奉献等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株待兔”、“舍己为人”等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困难,他毁家纾难,每天晚上都帮助他们补习功课。2. 初中生:为了支持父母的创业,她毁家纾难,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父母的事业中。3. 高中生: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他毁家纾难,选择了辍学去打工来支持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