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硕
rú shuò
  • 拼 音:rú shuò
  • 注 音:ㄖㄨˊ ㄕㄨ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博通的学者。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儒硕解散,国学毁废,生徒无鼓篋之志,博士有倚席之讥。” 明 李东阳 《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蹟》:“ 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则其为治可知矣。”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于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

  • 基本含义
    指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 详细解释
    儒硕是由“儒”和“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儒指儒家学派,代表着学问渊博、思想高尚。硕指才华出众、卓越非凡。因此,儒硕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是一种褒义词语。
  • 使用场景
    儒硕一词常用于形容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教师、专家等。可以用来表扬某人在某一领域的学术造诣,或者形容某人在各个方面都有出众的才华。
  • 故事起源
    儒硕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在古代,儒家学派是中国的主流学派,提倡以德治国,崇尚学问。因此,儒硕一词被用来形容儒家学派的学者,代表着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
  • 成语结构
    连词成语,由两个单字构成。
  • 例句
    1. 他是一位儒硕,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才华,在科学研究上也有很高的造诣。2. 这位教授是一位真正的儒硕,他的学问广博,深受学生们的敬仰。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儒硕”与“如数”进行联想。儒硕的学问渊博,才华出众,就像是能够如数地回答问题一样。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儒硕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和文化,了解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要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儒硕。2. 初中生:他是我们班的儒硕,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儒硕,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校的儒硕,不仅学识渊博,还非常有人文关怀。5. 成人:他是业界的儒硕,他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