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石
jié shí
  • 拼 音:jié shí
  • 注 音:ㄐㄧㄝ ˊ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刼石”。《大智度论》卷五:“佛以譬喻説劫义。四十里石山,有长寿人,每百岁一来,以细软衣拂拭此大石尽,而劫未尽。”后因以“劫石”指时间之久远。 唐 李白 《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诗:“留欢节可尽,劫石乃成灰。”《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淑妃伏愿:灵椿比寿,刼石齐年。” 宋 陆游 《会庆节明庆寺丞相率百僚启建道场疏》:“至尊寿皇圣帝陛下,伏愿福等河沙,寿逾劫石。”

  • 基本含义
    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或强行干预来改变某种局势或结果。
  • 详细解释
    劫石是由“劫”和“石”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劫”指的是抢夺、强行干预,而“石”是指石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通过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或强行干预来改变某种局势或结果。
  • 使用场景
    劫石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团体通过不正当手段改变某种局势或结果的行为。比如,一个商人通过贿赂政府官员来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他是在劫石。此外,劫石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意外事件或突发情况改变了原本的计划或结果。
  • 故事起源
    劫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他在楚国担任官职时,因为反对国王的政策而被贬谪到外地。屈原非常痛苦和失望,于是决定投江自尽。当屈原的乡亲们得知他要自杀时,纷纷划船前去救他。为了阻止屈原投江,他们纷纷扔下石头,制造了巨大的水花和声响,以吓走江中的鱼龙,使屈原的生命得以保住。由于屈原的乡亲们是通过扔石头来改变了屈原的命运,因此形成了劫石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劫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劫”是动词,表示抢劫、强行干预的意思;而“石”则是宾语,表示石头。
  • 例句
    1. 这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总是喜欢劫石。2. 他利用职务之便,劫石了公司的财产。3.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劫石行为的发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劫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河边,他手里拿着一块石头,突然他看到了一只鱼,于是他用石头把鱼砸晕了,然后抓住了它。这个场景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劫石的意思,即通过使用石头来改变鱼的命运。
  • 延伸学习
    了解劫石这个成语的起源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或故事来加深对劫石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欺负别人的同学,他总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来劫石。2. 初中生:为了获得好成绩,有些同学会劫石,通过作弊来改变考试结果。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以正义为准则,而不是通过劫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