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桓
tán huán
  • 拼 音:tán huán
  • 注 音:ㄊㄢˊ ㄏㄨ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中药名。黄蘖的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檀桓》﹝集解﹞引 陈藏器 曰:“檀桓乃百岁檗之根,如天门冬,长三四尺,别在一旁,以小根缀之。一名檀桓芝。出灵寳方。”
    (2).古地名。《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 青篾 、 檀桓 ,盖并地名。”一说回旋之貌。 胡绍煐 曰:“此言涛之初发,如车之回翔,马之檀桓……檀桓,犹盘桓,回旋之貌。”

  • 基本含义
    指人才出众、有才华、有能力。
  • 详细解释
    檀桓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檀指的是檀木,桓指的是桓公。檀木是一种质地坚硬、色泽美丽的树木,而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以聪明才智、富有智慧而闻名于世。因此,檀桓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人才出众、有才华、有能力的意思。
  • 使用场景
    檀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出众、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可以用来夸奖他人的才能,或者用来形容自己在某个领域拥有出众的能力。
  • 故事起源
    檀桓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小故事。据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桓公非常聪明而富有智慧,而他的木匠则以制作精美的檀木器具而闻名。因此,人们就用“檀桓”来形容有才能的人。
  • 成语结构
    檀桓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檀木是形容词,桓公是名词。
  • 例句
    1. 他在音乐方面真是檀桓,演奏技巧非常出众。2. 她是一个檀桓的画家,作品备受赞赏。3.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是当今的檀桓,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檀木和桓公的故事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檀木的质地坚硬、色泽美丽,而桓公则以聪明才智、富有智慧而闻名。将这两个形象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檀桓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才能、能力相关的成语,如“出类拔萃”、“卓越非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数学方面真是檀桓,每次考试都能得满分。2. 初中生:她是一个檀桓的运动员,拥有出色的体育才能。3. 高中生:这位学霸是真正的檀桓,不仅成绩优异,还有很多才艺。4. 大学生:他在编程方面非常檀桓,开发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软件。5. 成年人:她是一个檀桓的企业家,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