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疽
nǎo jū
  • 拼 音:nǎo jū
  • 注 音:ㄣㄠˇ ㄐ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医病名。生于脑后项部的有头疽。正对口者,俗称“对口”。偏于一侧者俗称“偏对口”。多由湿热交蒸或五脏蕴毒所致,症状多见灼热肿痛,颜色鲜红。《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你母亲患脑疽疮身死。”参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脑疽》。

  • 英文翻译

    1.nucha carbunde

  • 基本含义
    指人的思想感情受到严重伤害,精神错乱,无法正常思考。
  • 详细解释
    成语“脑疽”源自中医术语,疽是指皮肤或肌肉坏死,脑疽即指脑部组织坏死。在引申意义上,脑疽比喻人的思想感情受到严重伤害,导致精神错乱,无法正常思考。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遭遇打击或刺激后的人心情极度痛苦、精神崩溃的情况。通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等场合。
  • 故事起源
    成语“脑疽”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回《脑疽石》一文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富家子弟因为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困境,最终精神崩溃,无法正常思考,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简直是脑疽了。2. 这个事件让他的思维混乱,彻底脑疽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词语“脑疾”来记忆成语“脑疽”,因为“疾”和“疽”发音相近,同时“脑疾”也可以引发联想到精神上的病症。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和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增加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考得很差,爸爸妈妈一定会脑疽的。2. 初中生:她听到自己没能进入演出名单,整个人都脑疽了。3. 高中生:他因为丢了一场比赛,整个人都陷入了脑疽的状态。4. 大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接近脑疽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