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蛤
shèn gé
  • 拼 音:shèn gé
  • 注 音:ㄕㄣˋ ㄍㄜ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大蛤和蛤蜊。《左传·昭公三年》:“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鱼盐蜃蛤,弗加於海。” 杨伯峻 注:“蜃,大蛤;蛤,蛤蜊。均海内可食的动物。” 汉 张衡 《西京赋》:“蘧藕拔,蜃蛤剥。”

  • 基本含义
    比喻虚假的事物或虚伪的人。
  • 详细解释
    蜃蛤,是指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外形类似于蜗牛,但能够自行分泌一种胶质,形成一个圆形的壳,用来保护自己。然而,蜃蛤的壳是空的,没有实质性的内部。因此,成语“蜃蛤”用来比喻虚假的事物或虚伪的人,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没有内在价值的。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表面光鲜、虚假的事物或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却没有实际能力或品德的人。
  • 故事起源
    成语“蜃蛤”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蜃的人,他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制造了一个假山,上面栽满了美丽的花草。然而,当别人靠近这座假山时,发现它只是一座由石头和泥土堆积而成的虚假山峰。因此,人们就用“蜃蛤”来形容虚假的事物或虚伪的人。
  • 成语结构
    蜃蛤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外表看起来很有钱,但实际上只是个蜃蛤而已。2. 这个产品的广告很夸张,实际效果却是蜃蛤一样的虚假。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蜃蛤”。可以想象蜃蛤的外壳是虚假的,没有实质内部,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虚假相关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很友好,但我觉得他是个蜃蛤。2. 初中生:这个游戏宣传的很好,但实际上是个蜃蛤,没有什么特别的。3. 高中生:他的承诺和行动完全不一致,真是个蜃蛤。4. 大学生:有些商家用虚假的广告来吸引顾客,真是蜃蛤之类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