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豵献豜
sī zòng xiàn jiān
  • 拼 音:sī zòng xiàn jiān
  • 注 音:ㄙㄧ ㄗㄨㄙˋ ㄒㄧㄢˋ ㄐㄧ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小兽私有,大兽献君。《诗·豳风·七月》:“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毛 传:“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豜,大兽公之,小兽私之。” 朱熹 集传:“兽之小者,私之以为己有,而大者则献之於上,亦爱其上之无己也。”

  • 基本含义
    指以个人私利为目的,背离正义、原则,不顾公共利益的行为。
  • 详细解释
    私豵献豜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私”指私人或个人,表示个人的私利和私心;“豵”指献祭,表示献祭的行为;“献”指献出,表示将某物奉献给他人;“豜”指猪肉,表示猪肉作为献祭的食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以个人私利为目的,不顾公共利益,背离正义、原则的行为。
  • 使用场景
    私豵献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感受和公共利益的人或行为。可以在讨论个人道德、社会公德或政治伦理问题时使用。
  • 故事起源
    私豵献豜的故事起源于《孟子·离娄上》。故事中,孟子与离娄子讨论人的行为和道德问题。孟子告诉离娄子,如果一个人把猪肉作为祭祀的食物,而不是奉献给神灵,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私心、自私的表现,是不合乎道德的。
  • 成语结构
    私豵献豜的结构是“形容词 + 动词 + 动词 + 名词”。
  • 例句
    1.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私豵献豜,不顾他人的感受。2. 这个官员以权谋私,私豵献豜,损害了公共利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私豵献豜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把自己的私利当成猪肉奉献给神灵,这种行为是背离道德的。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德的知识,可以进一步理解私豵献豜这个成语的含义和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为了自己的玩具,私豵献豜,不肯和别人分享。初中生: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私豵献豜,不顾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利益。高中生:一些政府官员为了个人权力和利益,私豵献豜,不顾民众的需求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