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shè huǒ
  • 拼 音:shè huǒ
  • 注 音:ㄕㄜˋ ㄏ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社火 shèhuǒ
    (1) [folk art performance given on traditional or religious festivals]∶民间节日举办的杂戏、杂耍等游艺活动
    (2) [partner]∶同伙

  • 详细解释

    (1).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於露臺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鬭鸡、説諢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 蕃釐观 。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餘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 《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
    (2).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 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 基本含义
    社火是指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节庆活动,通常在农历春节期间举行,以舞狮、舞龙、踩高跷等形式表演,寓意祈福、辟邪、庆祝丰收。
  • 详细解释
    社火活动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是一种集体表演形式,通过舞蹈、音乐、杂耍等方式展示人们的智慧和勇气。社火活动中的舞狮、舞龙等表演形式寓意丰收和吉祥,而踩高跷则象征着人们对于追求进步和突破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 使用场景
    社火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热闹、喜庆的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团结一心、齐心协力的情景。例如,我们可以说:“春节期间,街上的社火表演非常精彩,吸引了许多人观看。”或者可以说:“大家齐心协力,就像社火一样,共同完成了这个任务。”
  • 故事起源
    社火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仪式,最早是用来祈求丰收和祛除灾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火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成为农历春节期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 成语结构
    社火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社”表示村庄或社区,第二个字“火”表示火焰。合在一起,表示在社区中举行的火焰表演活动。
  • 例句
    1. 春节期间,社火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2. 这个村子每年都会举办社火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年味。3. 在社火的带动下,村民们团结一心,共同打造了一个美丽的村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社火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在农历春节期间,社区中燃起了熊熊燃烧的火焰,人们围绕着火焰进行舞蹈和表演,庆祝丰收和吉祥的时刻。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社火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间艺术和传统节庆活动的知识。你可以学习舞狮、舞龙等表演形式,或者了解其他地区的节庆活动,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节期间,我去看了社火表演,真的很好玩。2. 初中生:社火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3. 高中生:社火这种形式的传统艺术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下去。4. 大学生:社火活动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