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 音:liào niǔ
- 注 音:ㄌㄧㄠˋ ㄋㄧㄨˇ
- 繁体字:
-
- 基本解释
见“ 镣钮 ”。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被束缚、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无法自由行动。
-
- 详细解释
- 镣杻的含义源自古代的刑罚,指用铁链将人脚踝束缚起来,限制其行动自由。引申为在某种条件或限制下无法自由发展,受到束缚和限制。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个人、组织或国家在某种条件、制度或环境下受到限制和束缚的状态。也可用于形容个人的思想、行动受到约束,无法自由展示和发展。
-
- 故事起源
- 镣杻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人陆机的《文赋》中,原文为“杻镣之罪,岂特身之所不安,而且心之所不遂欲也”。陆机在文章中运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思想受到束缚,无法自由发展。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 例句
- 1. 他一生都在镣杻的环境中工作,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2. 这个组织受到政府的镣杻,无法自由发展。
-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镣子”和“杻子”。镣子是古代用来束缚人的铁链,而杻子是古代用来束缚人脚踝的木制器具。联想这两个词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相关成语,如“束手无策”、“束缚自己”等,以拓展对于受限制和束缚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在家里被镣杻了,不能出去玩。2. 初中生:班级的规定太多了,我们总是被镣杻在学习上,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3. 高中生:高考前,学生们都感觉被各种考试和学业压力所镣杻,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和爱好。4. 大学生:大学期间,社交圈子的限制和学业的要求使我感到被镣杻,无法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