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除体
jiàn chú tǐ
  • 拼 音:jiàn chú tǐ
  • 注 音:ㄐㄧㄢˋ ㄔㄨˊ ㄊㄧ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诗体名,为 南朝 宋 鲍照 所创。其《建除诗》云:“建旗出 燉煌 ,西讨属国 羌 。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平原亙千里,旗鼓转相望。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破灭 西零 国,生虏 郅支 王。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成军入 玉门 ,士女献壶浆。收功在一时,歷世荷餘光。开壤袭朱紱,左右佩金章。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此诗共二十四句,单句首字即建除法所用“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后世因称为“建除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将“建除体”归入“杂体”。 宋 李彭老 、 范成大 等均有“建除体”之作。参见“ 建除 ”。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在政治、军事或其他领域中,具备有建设、除害、整顿等方面的才能和作为。
  • 详细解释
    建除体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建”指建设、创造、发展;“除”指除去、清除、消灭;“体”指体制、制度、方式。建除体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政治、军事或其他领域中,具备有建设、除害、整顿等方面的才能和作为。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具备在不同领域中积极改革、创新的能力,并且能够清除害群之马,整顿秩序。
  • 使用场景
    建除体在正式场合或者讨论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发展等议题时常被使用。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有着积极的建设性,能够不断创新和改革,并且有能力清除害群之马,整顿秩序。
  • 故事起源
    建除体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建除体,谁敢用之?使于今也,必有大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只有具备建设、除害、整顿等方面的能力和作为的人,才能在政治上立足。否则,必然会遭受严重的后果。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提炼为成语“建除体”,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政治、军事或其他领域中的能力和作为。
  • 成语结构
    建除体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三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建除体,不仅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建议,还清除了一些不良现象。2. 这位领导具备着很高的建除体,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还整顿了组织内部的秩序。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建除体”拆分为“建”、“除”和“体”三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建设一座房子,清除杂物,整顿房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具备建设、除害、整顿等方面的能力和作为,所以称之为“建除体”。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与建除体相关的成语,如“建功立业”、“除恶务尽”等,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建除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班长具备了很强的建除体,经常帮助我们整理教室,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具备建除体,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在政治课上,老师讲解了建除体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建设、除害、整顿等方面的能力和作为。